这个问题很好,涉及体能的运动生理学范畴,我简单讲一下为什么踢球会有这种现象。
所谓体能,指的是人体通过力量、速度、耐力、协调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运动能力,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。通常体能分为六大要素:心血管耐力、肌肉强力与耐力、柔韧性、敏捷性、力量和平衡性。
足球场上,说一个人体能好,基本上是涵盖了这几个方面,从专业的角度来讲会考虑这些层面,不单单是指“体力”。我们平时所说的体力,更多是指心血管、肌肉等方面的耐力情况,其实还不太全面。
那么心血管、肌肉的耐力,是如何来的呢?是来自你的训练以及比赛。它是身体呼吸、运送和使用氧气的能力,一个人一定时间内吸入、运动的氧气越强,得到扩充之后,那么个体心血管耐力也就越好。
这也是为什么说要经常锻炼的原因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,能够让你降低高血压、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,是因为通过运动,把你的呼吸系统、氧气输送的转换能力增强了。
这么说可能不太理解,我打个比方。就像水管一样,有没有发现你经常使用水管,经常流动,它不容易坏?但如果你长时间不用,水管内壁就生锈了,慢慢水就越流越慢,到最后会把水管堵住。
运动的目的,也就如此,为的就是让你的心血管不要“生锈”,能够充分运动起来,这样人体全身的氧气以及耐力才能够变强。
踢球的话也是这样,它也需要这么一个适应、发展以及生理调节的过程。前期你踢得累,是因为你全身还没有活动开,整体的运动节奏以及氧气是较为紊乱的,并不太平稳;后期当你渐渐踢比赛,身体适应了,节奏也能掌握,身体也就随着环境渐渐地平稳下来。
比赛越多,踢得越多,你的耐力也就越好,体能的储备也就更强,整体的力量、协调性和运动能力也就能保持稳定的状态。
所以对于运动员来讲,保持竞技状态最好的方式就是训练。参加比赛是一方面,平时的力量训练、有氧训练也不能中断,要想状态好,你就得每天坚持下去。中途断了,没去做,再调整过来又得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,得让心血管耐心以及肌肉耐力达到较好的适应状态。
踢球之前,还得注意一个细节,就是热身。热身的作用,一方面是让你适应,让身体保持热度;另一方面就是减少受伤的风险。要是你没热身,直接去上场踢球,受伤的几率会大大增加。因为你身体是凉的,没活动开,然后一下子就进入高强度的节奏,你身体肯定会吃不消。
就像煮鸡蛋一样,你煮鸡蛋一定要拿冷水去煮,慢慢烧热之后让鸡蛋适应,到时才能煮熟;如果你一下子让鸡蛋放在滚烫的水里面去煮,那么鸡蛋就会适应不了而裂开。
人的身体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