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篮球职业联赛(CBA)的历史上,身高一直是球员最受关注的指标之一。而说到"CBA最高的球员",就不得不提到前新疆队外援、身高2米36的孙明明。这位来自黑龙江的巨人不仅创造了CBA身高纪录,更用独特的方式影响了联赛的战术体系。
一、巨人登场:打破常规的篮球天赋
2008年孙明明加盟新疆广汇时,整个联赛都为之震动。站在篮下时,他不需要起跳就能完成扣篮,防守端更是天然的屏障。时任广东队主教练李春江曾感叹:"面对这样的高度,我们不得不重新设计进攻战术。"
数据对比:
• CBA平均身高:1米98
• 孙明明身高:2米36(比姚明还高10厘米)
• 站立摸高:3米08(超过篮筐58厘米)
• CBA平均身高:1米98
• 孙明明身高:2米36(比姚明还高10厘米)
• 站立摸高:3米08(超过篮筐58厘米)
二、高度带来的战术革命
拥有这样的"人塔",新疆队的战术发生了根本性改变:
- 防守端形成"禁飞区",场均封盖达到4.2次
- 进攻时采用"高吊战术",直接越过防守传球
- 迫使对手必须配备专门应对超高球员的防守策略
北京队教练闵鹿蕾曾专门研究对付孙明明的办法:"我们尝试用两个球员包夹,但他在传球视野上也有优势。"
三、巨人背后的挑战
超高身高也带来诸多不便:
挑战 | 具体表现 |
---|---|
移动速度 | 全场折返跑需要更多时间 |
体能消耗 | 每节只能打6-8分钟 |
伤病风险 | 膝盖和脚踝承受更大压力 |
尽管如此,孙明明在2008-09赛季仍交出场均9.4分7.8篮板的成绩单,成为CBA历史上最具话题性的特殊球员之一。
四、留给CBA的思考
孙明明的案例证明,在篮球场上,极端身高既是优势也是挑战。如今CBA各队青训都在寻找"下一个巨人",但医学专家提醒:"超过2米20的身高需要更科学的训练方式。"或许未来,我们能看到更多像孙明明这样改写比赛规则的球员,但如何发挥他们的最大价值,仍是教练组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。
(本文数据来源于CBA官方统计,部分引述来自《篮球先锋报》2009年专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