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在开篇:本系列文章隶属于《世界杯讲古》栏目,作为节目的补充和扩展,旨在更加全面地展现每一期节目的背景故事,在世界杯年,带你回到历史的各个角落,去触碰尘埃中熠熠生辉的往事。
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八,在这里我谨代表栏目组,给大家拜个早年,感谢球迷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。
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,在我们已经播出的21期节目中,数次提到了一届世界杯,不论是作为故事的主体,还是作为序曲抑或尾声,我们总能看到一串数字,那就是绕不开的1958年。
1958年世界杯海报
六十年过去了,当我们回溯历史的时候,这届世界杯,似乎因为年代久远,并没有在人们的记忆中,留下太多烙印。每当提起世界杯的光辉岁月,我们可能会想到克鲁伊夫一生之憾的1974,马拉多纳光芒万丈的1986,又或者是群英璀璨的1998,那是英雄赞歌回荡的年代,也是中国几代球迷的世界杯印记。
不过在笔者看来,1958年,生逢乱世,这一年的世界杯,有着一种独特的迷幻气质,在如今这个时局相对未定、制度日臻完善、各国空前重视的年代,我们可能不会再遇见这样一届,血液中流淌着时代特征的世界杯。
一. 时代背景
1958年前后的世界是怎样的,相信各位也都有所了解,在这里就不赘述了。此时的足球世界,还处在战后的恢复期,旧有的秩序早已不复存在,新的格局还在慢慢建立之中。
弗里茨-瓦尔特捧雷米特杯
今天足坛的豪门国度,联邦德国是1954年世界杯的冠军,一时间振奋了全民族的士气。但是在1958年,大批冠军队的球员淡出,仍在坚守的弗里茨-瓦尔特,已经37岁高龄,球队能够依赖的人,只剩下绝杀功臣拉恩,以及汉斯-舍费尔等有限的球星。
巴西人经历了1950年马拉卡纳打击之后,那一代球员随着时间的推移,在1958年这个节点上,基本已淡出世界杯的范畴。以迪迪为首的新一代桑巴军团,在1954年铩羽而归之后,希望重整旗鼓,尽早为祖国带来第一座雷米特金杯。
意大利人在二战前曾两夺世界杯,战后的都灵王朝,其强大的进攻火力,一时间威震亚平宁。如果正常发展的话,以都灵为班底的意大利队,依旧是世界杯冠军的有力争夺者。然而1949年5月6日,苏佩加空难,都灵全队一夕湮灭。
意大利国家队丧失了大半精英,他们自此走上了慢慢重建之路。到了1958年左右,还没有走出阴霾。
阿根廷、西班牙和法国等球队,在战后到1958年之前,还没有在世界杯的舞台上真正展现自身的才华,在这个节点上,各自也有各自的问题。
法国知名球星雷蒙德-科帕
法国队情况相对最好,他们拥有知名球星科帕和容凯等人,1954年世界杯他们没能小组出线,这一届球队有机会冲击更好的名次。
左迪斯蒂法诺-右拉布鲁纳
阿根廷队情况差一些,1953年迪斯蒂法诺来到西班牙,后来加入了西班牙国籍,阿根廷损失了一大天王。而比迪斯蒂法诺年长9岁的拉布鲁纳,是40-50年代阿根廷最知名的球星,在河床时期,他出场515次打进293球,迄今为止,仍是阿甲联赛的历史射手王,是早期迪斯蒂法诺的偶像。不过到了1958年,他已经40岁,尽管还能入围世界杯大名单,却早已日薄西山。
西班牙队此时自身实力有限,他们倒是乐意招揽雇佣军,一些来到西班牙踢球的明星,被归化到国家队踢球。最著名的要数库巴拉和迪斯蒂法诺,但是整个1950年代,西班牙的成绩并没有多少起色,1954年因为奇葩的世预赛抽签风波,最后连正赛都没进去。
另外柯奇士和齐博尔两位匈牙利遗珠,虽然加盟了巴塞罗那,也不能再为匈牙利队出场,但是始终没有代表西班牙国家队参加过比赛。
说到这,时代洪流下最让人惋惜的两支球队,有必要好好聊一聊了。前面的系列文章专门介绍过,上世纪50年代的匈牙利是足坛的霸主,他们一度在几年内保持不败,最终在1954年,伯尔尼的大雨中,遗憾与冠军擦肩而过。
匈牙利黄金一代
但是事情如果正常发展,那会普斯卡什27岁,柯奇士24岁,齐博尔24岁,博日克28岁,假以时日,他们是有机会卷土重来的。但是1956年10月,匈牙利爆发了十月革命,很多球员借着出国参加欧冠的机会,再为匈牙利未返回国内,其中就包括普斯卡什、柯奇士和齐博尔三大主力。
他们的实力一落千丈,到了1958年世界杯,只剩下希代古提、博日克、格罗西奇和布达伊四名当年的主力还在队中,而且希代古提已经36岁,早已不复当年之勇。黄金一代的主帅塞贝什曾回忆,这是他见过的能力最差,最没有精气神的匈牙利队。
另一支让人惋惜的球队,就是匈牙利曾经的手下败将,英格兰队。他们虽然已经被拉下神坛,但是在足坛还是很有地位的,而且在1954-1958这个周期内,曼联传奇马特-巴斯比,在大力发展青训之后,锻造了一批才华横溢的红小鬼,自然也为英格兰队输送了一批人才。
罗杰-拜恩
在1958年前后,当时英格兰的阵容当中,曼联队长罗杰-拜恩是球队的后防核心,从1954年为英格兰队首秀以来,国家队的连续33场国际比赛,他都有登场,直到今天,这都是英格兰队的纪录。
锋线大将汤米-泰勒,是三狮军团的进球保障,4年间,他为英格兰出场19次打进16球,接近场均1球的效率。
汤米-泰勒
而年仅21岁的邓肯-爱德华兹,被视为英格兰足球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天才,他在中前场的魔力,令人着迷。可以说,英格兰队三条线的支柱,都是巴斯比麾下的球员。
天有不测风云,1958年2月6日,慕尼黑的大雪之中,曼联陨落,8名球员永远地离开了,其中正好包括了上述三位核心,而大难不死的博比-查尔顿,身体和内心也遭到重创,英格兰队本有机会在1958年世界杯有所作为,这场天难,葬送了一切。
当然,在遥远的东方,我们永远的主队,新中国男子足球队,也扬帆起航。1954年,国内陆续派出两批球员远赴匈牙利学习足球,学成归国后,他们中的一批人,肩负着祖国首次冲击世界杯的使命。1958年,世界在向我们招手。
二. 球星引线
在既有的背景之下,球星们,自然是球迷们关注的焦点。不过这一届世界杯之所以迷幻,各式各样的球员,为杯赛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不光是他们的球技,在球场之外,大环境的冲击之下,每个人的命运,也是时代特有的音符。
这一部分,就以球星为线索,来看一看当时的足球,当时的世界。
少年贝利
贝利(Pelé):1957年,巴西足坛出现了一名少年天才,他是那么得与众不同。在当年巴西形形色色的比赛之中,这个孩子出场29次,打进36球,他拥有着绝世的技巧,和罕见的身体素质,如果说足球竞技是勇士的斗兽场,贝利就是锋芒毕露、武功盖世的天才。
1958年,他被视为巴西冲击冠军的重要一员,这年,他17岁。
格伦-诺达尔-利德霍尔姆
米兰瑞典三剑客:1958年的世界杯,在瑞典举办。早期的世界杯比赛,因为基础设施和基本保障不完善,东道主往往占了很大便宜,拿到冠亚军不是什么稀奇的事。瑞典人自然也是这么想的,他们甚至做出了很大的妥协。
在上世纪40-50年代,瑞典诞生了三名出色的攻击手:诺达尔(Gunnar Nordahl)、格伦(Gunnar Gren)、利德霍尔姆(Nils Liedholm),他们三人合力,帮助瑞典队拿到了1948年奥运会的金牌。
但是当年瑞典有着特殊规定,职业球员不能够代表国家队打比赛,而这三位,都在1950年前后加盟了意甲豪门AC米兰,也自此被逐出国家队,把最好的青春,奉献给了红黑军团。
不过在1956年,瑞典足协网开一面,他们废除了职业球员的相关禁令,全力备战1958年本土世界杯。到了世界杯年,格伦37岁,诺达尔36岁,利德霍尔姆35岁,都已经步入生涯暮年。最终,格伦和利德霍尔姆入选了瑞典队的大名单,诺达尔遗憾无缘,终身没能踏上世界杯的赛场。
顺便说一句,三人合力开创了米兰50年代的辉煌,诺达尔是中锋,利德霍尔姆和格伦是左右两个内锋。诺达尔至今仍然是米兰队史射手王(221球),利德霍尔姆球技最为精湛,前米兰老板贝卢斯科尼称赞他踢球就像表演。更有传言,利德霍尔姆传球成功率极高,以至于他出现一次传球失误,米兰球迷都会集体鼓掌。
斯特列尔佐夫
斯特列尔佐夫(Eduard Streltsov):如今提到苏联足球,很多球迷的第一反应就是雅辛,资深一点的球迷,会想到布洛欣和别拉诺夫的名字。但是在1958年前后,这位斯特列尔佐夫,是苏联国内公认的第一球星,更重要的是,此时他刚刚20岁。
这位鲜有人知的天才,被称为“俄罗斯贝利”。著名足球作家,《倒转金字塔》的作者乔纳森-威尔逊曾评价,他是“俄罗斯培养出的最伟大球员”。他的技术很娴熟,据说是最早使用脚后跟传球的人,这一动作在俄罗斯被称为“斯特列尔佐夫传球”。
斯特列尔佐夫出道自本土的鱼雷队,因为能力强、进球多,不满20岁就已经惊为天人。在自己国家队的前两场比赛中,都完成了帽子戏法。1957年,20岁的他获得了欧洲金球奖第7名(大概是现在姆巴佩的地位)。
不过跟很多天才球星一样,斯特列尔佐夫场外生活有些放荡,出名之后,他得罪了一名苏联高官的女儿,进而毁了自己的足球生涯。1958年5月,世界杯开赛前夕,一名女子指控他强奸了自己,斯特列尔佐夫随后被捕。有传言他因为之前得罪人被陷害,不过最终的结果无法改变。
他被判了12年徒刑,自此离开了足球,当然无法参加1958年世界杯。不过五年之后他被提前释放,重返足坛之后,还能发挥余热,并且连续两年当选苏联足球先生,可见这个人的能力,是毋庸置疑的。不过一生无缘世界杯,对于他自己,对于足球来说,都是莫大的遗憾。
1998年,人们为了纪念他,在莫斯科卢日尼基球场外,树立了一座斯特列尔佐夫的雕像。而这座球场,正是2018年世界杯的决赛场地。
方丹
方丹(Just Fontaine):在1958年世界杯之前,这个名字,对于大多数球迷都是陌生的.在法甲的尼斯和兰斯队,他算是一个不错的射手,好几个赛季都能有20-35球的数据,但是国家队似乎对他不太友好。1953年,方丹第一次代表法国队出战,世预赛对阵卢森堡,他上演帽子戏法,但是外界对此不以为然,说面对这种球队,除非你包办8球才值得说一说(当时法国队8-0取胜)。
自那之后的3年,方丹都与国家队无缘,直到1958年的当口,方丹才回到了国家队,不过也不是什么主力。当时有资料显示,法国队的主力名叫布里亚尔,而在当年世界杯开赛之前,方丹一共才为法国队出场5次,打进4球(包括对卢森堡那个帽子戏法)。
不过布里亚尔在世界杯开始前受伤,方丹幸运地获得了主力位置,然后他就跟着核心科帕上路了。
邓肯-爱德华兹
邓肯-爱德华兹(Duncan Edwards):他是英格兰不世出的足球天才,21岁荣膺欧洲金球奖第三名。博比-查尔顿爵士曾说,爱德华兹身体条件出众,脚下技术、传球功底和头球能力都很好,同时拥有一颗大心脏,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决定比赛的胜负。
只可惜,他没能躲过慕尼黑的浩劫,生命,永远定格在了21岁。直到今天,他仍然被视为英格兰足球史上最伟大的天才,甚至没有之一。他的离去,带走了英格兰人,对于1958年世界杯的愿景。
哈里-格雷格
哈里-格雷格(Harry Gregg):他是慕尼黑空难的幸存者,也是当时英格兰联赛中,最为出色的门将之一。1957年12月,他以23000英镑的价格加盟曼联,这是当时门将转会费的世界纪录。
幸运的是,他在空难中几乎毫发无损,并且救出了马特-巴斯比和博比-查尔顿,是曼联重生的重要功臣。而且他在当时,还是北爱尔兰队的主力门将,之后发生的故事,请继续往下看。
三. 荒唐的预选赛
终于开始说比赛了,先从预选赛开始聊。当时的预选赛比较混乱,很多大洲的足联在50年代才陆续成立,每个洲的报名球队也有多有少,出现了大洲混编参加预选赛的情况。比如1958年世预赛,亚洲和非洲就组成了亚非区世预赛,一共有9个球队参加,中国队第一次出征。
当时9个队被分成4组,争夺1个正赛名额。中国队那组有台湾和印尼,其他组都是两个队,每组第一出线。后来台湾弃权了,就剩下国足和印尼,采取主客场两回合制,决出晋级下一轮的球队。
最后国足在雅加达0-2告负,回到主场4-3取胜,那时候没有总进球数、客场进球这些说法,双方要到缅甸仰光打第三场附加赛。最终附加赛双方打成0-0。但是三场之后,根据当时国内媒体的报道,中国队竟因为总进球数少被淘汰。
1957年国内报道世预赛
仔细读一读,这个规则其实很有问题,也显出那个时代的混乱。有资料显示,是国际足联裁定,附加赛结束之后,回头看两队的总进球数多少。也有资料显示,国足因为客场进球少被淘汰,然而这些名词在那会根本不存在于规章制度中,而且此前也有不看两回合以及附加赛总比分,最后抽签决定结果的。反正那会很是随性,国足就这么被淘汰了,结束了首次世预赛之旅。
中国队这儿已经够乱了,不过这只是一个缩影,亚非区以色列的故事更离奇。
以色列在1974年之前算是亚足联的,但是每届世界杯预选赛,一会在亚非踢,一会又跑到欧洲踢。这一届以色列在亚非区,国足这组印尼晋级,以色列那组土耳其弃权,不战而胜;第三组埃及也因为对手弃权,不战而胜;第四组苏丹击败叙利亚,晋级。
第二轮印尼对阵以色列,印尼当时跟以色列没建交,又怕得罪阿拉伯国家,直接弃权了。那边埃及一看隔壁有以色列,赶紧弃权。这样第三轮就是以色列对苏丹,胜者晋级世界杯。
到这儿,苏丹一看这形势不对,也别得罪阿拉伯兄弟了,弃权。以色列这一场没打,眼看就进了世界杯决赛圈。
由于早期国际形势太复杂,什么弃赛、退出频频发生,1938年的荷属东印度(今印尼),以及1950年的印度队,都是一场没打就进了获得了正赛资格。不过这一次,国际足联不干了,说你这一场球都没打,毫无没说服力,准备找一支已经被淘汰的球队,跟以色列打,胜者进世界杯。
1958年威尔士队阵容
有的资料显示,国际足联找了南美的乌拉圭队来踢,被拒绝;另一个版本的资料说,找的是欧洲区的比利时,也被拒绝了。早期有的球队不太重视世界杯,或者觉得世界杯没那么重要,还有的球队铁骨铮铮,坚决不吃嗟来之食。放在今天的环境下,大家甚至为了0.5个名额挤破脑袋,那会的事情是无法想象的。
最后国际足联找来了威尔士,他们一看这好机会,打亚洲那边的以色列,天上掉馅饼。果不其然,他们两回合双杀以色列,历史上第一次,也是唯一一次打进世界杯。后来的年代里,伊恩-拉什、吉格斯和贝尔,三代威尔士核心,都没能实现世界杯的梦想。
不光是相对落后的亚非,欧洲那边预选赛也出乱子。最大的一个事,就是北爱尔兰、意大利和葡萄牙那组。最后一轮,北爱尔兰主场对阵意大利,主队取胜才能晋级,意大利打平即可出线。
1957年年底,这场比赛开打,结果伦敦那边大雾,当场主裁判飞机延误,没法按时赶到比赛场地,最后只得派了一个别的裁判执法。但是由于裁判资质的问题,最后结果就是,这场球相当于友谊赛。最终打成了2-2,双方却火气很大,场面失控,各方扭打在一起,演成了一场闹剧。
最后这场球结果不算数,来年1月再战,结果北爱尔兰2-1取胜,历史上首次晋级世界杯!意大利人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出局了,之前意大利在2018年世预赛失利的时候,总是说60年来首次无缘,上次出局说的就是这件蹊跷事。
58年世预赛北爱2-1意大利
而北爱尔兰当时的正选门将,就是哈里-格雷格,这位空难英雄,要去踢世界杯了。加上英格兰和苏格兰晋级正赛,英伦四兄弟,历史上第一次,也是唯一一次,相聚在了世界杯上。
其他部分的预选赛就不介绍了,最后联邦德国、巴西、法国、阿根廷、等球队都顺利晋级正赛,阵容支离破碎的匈牙利,也入围了。与西方对立的苏联队,历史上第一次杀进世界杯正赛,西班牙虽然归化了大牌外援,还是连续第二次被挡在了决赛权门外。16支球队集结于瑞典,开始了世界杯之旅。
四. 小组赛风云
之前的铺垫很长,因为在那会,世界杯相关的外围事件很多,他们本身也是杯赛的组成部分,甚至比正赛本身更加跌宕起伏。这届杯赛16个球队被分成4组,每组前两名出线晋级8强,然后进行常规的捉对厮杀,决出冠军。
由于1954年小组赛的赛制太过奇葩(不赘述了),为了完善排名系统,赛会引入了一个叫goal average的名词,中文翻译可以理解为得失球比例。比如说球队小组赛进10球丢5球,比例就是10➗2=5,进5球丢10球就是5➗10=0.5,如果只进球不丢球,那就是比例最大化,只丢球不进球,比例就是0 。
我们今天熟悉的goal difference(净胜球),在那会还没有这个概念。
不过赛会还规定,只有当小组前两名积分相同的时候,才会比较goal average,谁高谁晋级。如果第二个和第三积分相同,还是直接打附加赛,争夺小组第二。对于这一举措,很多球队抱怨赛程会更加密集,但是主办方为了增加门票收入,还是坚持了这一规定。
巴西那组
先说说巴西这组,他们跟苏联、英格兰和奥地利分在一起。本来是火星撞地球的死亡之组,但由于英格兰损失了一条中轴线,苏联又没了斯特列尔佐夫,巴西人就是一枝独秀了。这一届他们准备很充分,自己带了厨师和理疗师,后勤保障工作,也是向东道主看齐的水准。
虽然匈牙利在几年前使用了424阵型的雏形,但当时足坛的主流阵型还是WM,不过巴西人在杯赛上,拿出了他们的424阵型。有个小插曲就是,贝利在开赛前受伤了,他的首秀被推迟。
迪迪精妙摆脱后出球
不过巴西人实力那还是超群,中场核心迪迪,个人技术极为精湛,在几人包夹的情况下,小范围内的摆脱游刃有余。另外他的长传调度也是一绝,视野和传球精度无可挑剔,同时迪迪也是最早的弧线任意球大师,远射水准很高,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中场大师之一。
中锋位置上的瓦瓦,抢点能力不俗,他擅长无球跑位,能在恰当时机跑到合适的位置,完成最后一击。后防线上的尼尔顿-桑托斯,以及门将吉尔马,也是各个位置上的世界级球星。
最终他们在小组赛中2胜1平,打进5球且1球没丢,最后一场贝利复出,加林查也被派上场,巴西人的进攻火力让世界为之惊叹。迪迪坐镇中场指挥,加林查在右路如鬼魅般穿梭,瓦瓦的及时抢点,贝利的灵光一现,让这支球队看起来实力超群。
西蒙尼扬打进苏联首球
苏联这边,锋线尖刀是西蒙尼扬(2018年世界杯抽签仪式,91岁的他代表东道主俄罗斯出场抽签),在斯特列尔佐夫缺席之后,他担起了为球队破门的重任,也在小组赛首战,攻入了苏联在世界杯历史上的第一粒进球。后防线上他们有雅辛,这位世界足球史上最伟大的门将,就是球队最坚实的后盾。
英格兰方面,阵容残缺的他们,进攻实力受损,只能依靠凯万等球员苦苦支撑,已经36岁的老球星汤姆-芬尼,还频频杀到对手禁区,试图完成破门。
最终巴西获得小组第一,苏联和英格兰积分相同,奥地利垫底。苏联在附加赛中,1-0击败了英格兰,与巴西队携手出线。
瑞典那组
再来看看瑞典队这组,他们跟匈牙利、威尔士和墨西哥一组,匈牙利今非昔比,威尔士捡漏晋级,墨西哥人压根就是来旅游的,别人训练,他们到处玩,在网球场上的时间足球场貌似还多。东道主,看起来会被保送出线。
比赛开打,瑞典人的实力果然高出一筹,利德霍尔姆虽然已经35岁,但是水准还在,他的传球、射门和摆脱看得现场球迷阵阵欢呼。而在右边路,哈姆林的突击是他们最锐利的武器,这名瑞典边锋实力超群,喜欢选择走外线强突,甩开防守后,沿底线推进寻找机会。锋线上的西蒙松吃饼能力不错,给到位的机会,基本上都能打进。
利德霍尔姆抽射中横梁
很快瑞典人两战全胜,提前小组出线。匈牙利和威尔士为了第二名苦苦打拼,最后积分相同又要打附加赛。匈牙利队几乎面目全非,仅剩当年在温布利刺破大英边路的布达伊,倒还有几分神韵,可惜他跑啊跑啊,中路却不见普斯卡和柯奇士插上的身影,也没有齐博尔来跟他频繁换位。
一切都不复存在,匈牙利队1-2不敌威尔士,小组未能出线。瑞典和威尔士,代表本组晋级。
法国队跟南斯拉夫、巴拉圭、苏格兰一组,相比于别的组,这组最大的特点就是进球多。之前说到的法国前锋方丹,突然间火力全开,首战乌拉圭上演帽子戏法,后两场也打进3球,以6球的成绩结束了小组赛。
由于方丹的资料有限,无法得知他为何突然爆发。从几粒进球来看,他的嗅觉和射术是不错的,而且后面有科帕,为他提供了火力支援。方丹自己后来也说,当身后站了科帕,他才感觉自己成为了中锋。反正就是这么一个,在世界杯前只代表国家队出场5次的球员,小组赛3场进了6个球。
方丹进球瞬间
最终法国队2胜1负,打进11球丢了7球,也是本组的写照。其他队伍,像巴拉圭,除了3-7输给法国以外,又以3-2击败了苏格兰,3-3逼平了南斯拉夫。场面大开大合的比赛屡见不鲜,是比赛最精彩的一个小组。
最终法国小组第一,南斯拉夫小组第二,携手出线。
联邦德国那组
卫冕冠军联邦德国,跟阿根廷、北爱尔兰还有捷克斯洛伐克一组。这组也是颇有看点,阿根廷之前说过了,人员有流失,但是南美球队不可小看。捷克斯洛伐克此刻还在成长中,他们在四年后拿到了世界杯亚军,那时的核心马索普斯特,也在1958年的球队中。
北爱尔兰这边,除了哈里-格雷格,他们的左边锋麦科帕兰实力不俗,是一名得分能力很强的边路球员。但是小组赛开始之前,他们对于出线没有多少把握。
拉恩精彩抽射破门
实际比赛开踢,情况就比较混乱了。联邦德国实力虽然略胜一筹,但还是依靠拉恩和舍费尔这些54老臣,新人当中主要是汉堡前锋乌韦-席勒表现还算亮眼。他们在3-1逆转了阿根廷之后,后面两场都是先落后,勉强扳平了比分。
北爱这边格雷格和麦科帕兰发挥出色,一个神扑多,一个能进球,保住了球队的一线生机。
最后德国队1胜2平小组第一出线,北爱和捷克斯洛伐克同分,要打附加赛,阿根廷垫底出局。
结果这附加赛开始前,北爱麻烦来了,格雷格伤势加重,没法出战。他的替补厄普里查德,也在附加赛开始前扭伤脚踝。理疗师拿出威士忌酒,倒在伤处帮助他止痛,这才勉强出战附加赛。
最后的附加赛,北爱这边还是依靠麦科帕兰,他梅开二度,帮助球队2-1逆转晋级。
五. 淘汰赛激战
四分之一决赛,巴西对威尔士,瑞典对苏联,法国对北爱尔兰,联邦德国对南斯拉夫。
贝利世界杯首球
在巴西人面前,按理说捡漏进世界杯的威尔士,应该没有还手之力。但是威尔士人特别顽强,他们坚持了1个小时都没丢球。此时此刻,需要英雄的出现,他就是贝利。17岁零239天,贝利打进了自己在世界杯上的第一粒进球,帮助球队1-0击败了威尔士。
直到今天,贝利仍然是世界杯历史上最年轻的进球者。
瑞典与苏联的比赛,双方互有攻守,最后的胜负手就是在球星。哈姆林站了出来,他在边路突破后,利用对方后卫失误,幸运地打进一球。苏联人此后反扑未果,最终被西蒙森再下一城,瑞典队2-0晋级半决赛。
北爱尔兰在同法国的比赛前,又遇到大麻烦。替补门将厄普里查德,本来脚踝就伤了,附加赛又弄伤了手,彻底不能踢了。但是那会一些球队为节省经费,不会把全部球员都带到比赛地,留一些人在本地待命,所以北爱就带了两名门将来瑞典。
这时候再想从本国召唤门将,已经来不及了,格雷格上其实还没好,但是这么重要的比赛,他豁出去了,做了一些止痛处理,直接决定上场比赛。要知道,前几天的他,还拄着拐杖,这位慕尼黑空难的英雄,确实有着大无畏的气魄。
科帕助攻方丹进球
不过球队本来实力就不如法国,2天前还打了附加赛,体力也跟不上。最终他们0-4败下阵来,方丹再次梅开二度,坚强的战士格雷格,也奉献了几次精彩扑救。
拉恩零度角破门
联邦德国这边,还是靠拉恩打进制胜球,1-0淘汰了南斯拉夫。这位伯尔尼奇迹的功臣,是德国队历史上最优秀的边路球员之一,双足能力均衡,在今天看起来难度都很大的零度角射门,他都掌握得炉火纯青。
半决赛巴西VS法国,联邦德国VS瑞典。
当时的舆论认为,巴西和法国是本届杯赛最强的两支球队,谁赢谁就很有可能夺冠。这是迪迪和科帕两位大师的较量,也是瓦瓦和方丹两大射手的较量。巴西队的优势在于,他们的进攻线更豪华一些,毕竟有贝利和加林查。
迪迪远距离重炮破门
上半场比赛,一切还在平稳进行,瓦瓦和方丹很快各进一球,双方陷入僵持。这时候就需要核心站出来,迪迪在上半场结束前,一脚远距离重炮轰门直挂死角,这叫技惊四座的世界波,帮助巴西队反超了比分。
而且法国队后防核心容凯此时已经受伤了,那会比赛没有换人规则,伤了你要下去,球队就少一人作战,荣凯只好在场上继续呆着,但是几乎没法做动作了。
巴西队比分领先,在某种意义上,人数还占优,随即开始了他们的表演。下半场比赛,17岁零244天的贝利,上演了帽子戏法,最终帮助巴西队5-2昂首挺进决赛。
放在今天,您能想象么,一个17岁的孩子在世界杯半决赛上演帽子戏法,他是怎样的存在?
另外一边,瑞典人翘首以盼,希望自己的国家队,能够战胜对手,闯进决赛。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这场球跟巴西那场类似,上半场双方有来有往,各进一球。但是后来的比赛陷入混乱,双方的动作越来越大,场面一度失控。下半场,哈姆林频频持球突破制造威胁,德国队后卫尤斯科维亚克恼羞成怒,将其直接放倒,双方扭打在一起。
那会还没有红黄牌制度,怎么惩罚裁判说了算。最终尤斯科维亚克被罚下,哈姆林没事;不过按照今天的规则,两人打架,应该会被一起驱逐出场。
哈姆林零角度巧射破门
事情还没完,少一人的德国队本来就快招架不住了,结果瑞典人脾气上来了,他们将弗里茨瓦尔特铲伤,直接被抬了下去。还是因为没有换人规则,德国队只能以9打11。这时候瑞典队打疯了,最后几分钟连入两球,3-1击败对手晋级决赛。
这是一场不光彩的胜利,也第一次引发了球场暴力的大规模讨论,赛事组委会呼吁各队要公平竞赛,但是开天眼来看,直到1970年世界杯引入红黄牌制度之前,世界杯的暴力场面屡见不鲜。
决赛,瑞典对阵巴西,三四名决赛,法国对阵联邦德国。
季军争夺战,历来都没什么关注度,双方基本是放开了踢,这场也不例外,法国队6-3击败德国,唯一可说的就是,方丹上演了大四喜,将自己的总进球数提升了到了13个。
单届世界杯独进13球,这至今仍是世界杯的历史纪录,而且方丹在开赛前,只有5场国家队的经历,还只是球队的替补中锋。后来方丹悬赏1000美元(那时候桑托斯队去欧洲比赛出场费5000美元),鼓励后来者冲击他的纪录。
不过,老爷子今年已经84岁了,有生之年,恐怕难以如愿。
利德霍尔姆低射破门
1958年6月29日,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,决赛如期上演。瑞典人无所畏惧,即便对手是强大的巴西。他们拥有无所不能的利德霍尔姆,开场仅仅4分钟,他就凭借个人能力,在禁区前闪转腾挪,晃开了几名防守队员之后,低射为瑞典队闪电破门。
只是瑞典人高兴得太早,客观上讲,巴西队的实力还是占据绝对优势,瓦瓦很快梅开二度,反超了比分。这名前锋在球队中不是最闪亮的那颗星,但总能以最高效的方式,给予对手致命一击。如果说此时瑞典队还有反扑的余地,接下来的一幕,宣判了他们的死刑。
下半场第55分钟,巴西队长传吊向禁区,一个男孩卸下皮球,面对防守球员,他轻描谈写地一挑,随即轻松破门。这个孩子打进了世界杯决赛史上最经典的进球之一,此时,他17岁零249天。贝利,无需我们更多介绍,直到今天,他仍然是世界杯决赛历史上,最年轻的进球者。
贝利决赛经典进球
随着扎加洛再下一城,瑞典人大势已去,他们的对手太过强大,全面如迪迪,高效如瓦瓦,惊艳如贝利,鬼魅如加林查,对于这支史上最强大的瑞典队来说,还是难以抵挡。最终,巴西人5-2取胜,获得了队史的第一个世界杯冠军。
巴西人夺冠,方丹以13球获得最佳射手,哈里-格雷格,凭借出色的发挥,力压巴西国门吉尔马,以及苏联传奇雅辛,获得最佳门将。贝利则留下了一连串的纪录:世界杯历史最年轻出场球员、最年轻进球队员、决赛最年轻出场球员、最年轻进球队员。直到今天,除了第一项纪录被北爱名宿诺曼-怀特塞德打破之外,剩下的无人可以望其项背。
六. 尾声总结
1958年世界杯,有天灾如慕尼黑空难,带走了英格兰一批最具才华的球员;有人祸如十月革命,拆散了匈牙利伟大的黄金一代;
有少年得志,如贝利般横空出世,之后在世界杯上,有很多年少成名的例子,但再没有人,能够达到贝利的高度。有老骥伏枥,却鲜有人如利德霍尔姆一样,因为特殊原因,远离国家队接近10年,归来后依旧犀利,带领球队达到亚军的高度。
有一鸣惊人,如方丹一样,此前并非巨星,却在单届世界杯打进13球。之后来的岁月里,在世界杯上一战成名的球星不少,又有谁,能像他这样流芳百世呢?
还有伟大的救世主哈里-格雷格,经历了慕尼黑空难的生死浩劫,在伤病的摧残中,依旧奉献出高水平的表现,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。
还有我们的国足,还有幸运的威尔士和不幸的以色列,以及被历史尘埃掩盖的斯特列尔佐夫,人生的起落悲喜,浓缩在一届世界杯之中。
1958年过去了,我很怀念它。
最后,来欣赏一下本期《世界杯讲古》,贝利从1958年起航的故事:
http://v.pptv.com/show/NToJhu5UxAJl40s.html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