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围棋遇上世界杯:2019年业余界的巅峰之战
2019年12月,在韩国首尔举办的业余围棋世界杯(World Amateur Go Championship)吸引了全球目光。这项创办于1979年的赛事,首次采用了类似足球世界杯的赛制,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业余顶尖高手在棋盘上展开激烈厮杀。
"这届比赛最特别的是采用了小组赛+淘汰赛的赛制,让每盘棋都充满悬念。"——赛事裁判长金成勋
黑马频出的戏剧性赛程
来自捷克的业余6段选手彼得·莱斯卡在小组赛阶段连续爆冷,先后战胜了中国和日本选手。他在接受采访时说:"我研究了对手在网棋平台的200多盘对局,发现他们面对'妖刀定式'时胜率明显下降。"
赛事数据亮点:
- 参赛选手平均年龄28.7岁,最年轻的是14岁的巴西小将
- 共进行127盘对局,其中23盘进入读秒阶段
- 使用AI复盘系统的次数创历史新高
中国台北选手的逆袭之路
决赛在中国台北选手陈志明和俄罗斯选手伊万诺夫之间展开。陈志明在四强赛时曾一度落后20目,最终凭借官子阶段的精准计算实现逆转。"第187手时我发现了对手的一个盲点,"陈志明赛后回忆道,"那个二路夹的妙手连AI最初都给不出最佳应对。"
这场持续了3小时40分钟的决赛,最终以陈志明半目险胜告终。赛事组委会特别准备了传统韩国乌鹭棋作为冠军奖品,寓意围棋智慧如乌鹭般深邃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本届比赛首次允许选手使用智能手表记录对局时间,但必须关闭所有通讯功能。这个细节反映出业余赛事在传统与科技间的平衡探索。
